学术讲座
讲座回顾 | 成庆:隔离之后为何“躺不平”——传统视野里的安心之道


疫情下的居家隔离体验,可能并不如忙碌时想象的那么美好,反而激荡起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焦虑与不安。为何我们忙碌时想“躺平”,而当“躺平”时却仍然身心不安?近期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学校也长时间处于封闭管理之中。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拔尖计划2.0“思勉班”导师唐小兵教授特意邀请校友(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成庆老师以学长的身份,于2022年4月3日在腾讯会议室进行了题为《隔离之后为何“躺不平”——传统视野里的安心之道》的线上讲座。本次活动为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思勉班”“历史+”跨学科系列讲座,并通过拔尖计划2.0线上书院同步直播,吸引了校内外超1800人参与。


讲座伊始,主持人唐小兵教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初衷:在这个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青年人需要寻求心灵的慰藉,缓解安身立命的困顿。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或许就可以提供一些安顿身心的资源。成庆老师近年来从事明清禅宗史以及近代佛教思想史研究,开设了许多有关佛教思想的通识教育和公益课程。此次讲座希望能启发青年学子对自身心灵有一个重新的认知,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未知与不幸。

成庆老师首先提出,在这个技术高度发达、物质条件富足的社会,为什么还有许多人追求“安心之道”?或许正是因为我们被信息、意见、知识包围,却遗忘了如何真实地寻找生命的出路。离开生命的体验,知识可能是“空洞的”,我们都有共同的体会——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成老师利用佛家理论来解释身在疫情中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与不安,是因为“求苦不得”,而疏解这种“苦”的方式就是学会“安定与觉察”。佛家认为,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因为人拥有永不满足的欲求性,以及比较好坏的特点。当我们追忆过去而产生对现在的不满或是落差感时,我们会感到不安,当我们的努力无法得到快速的反馈时,我们会产生对某种事物求而不得的痛苦,此为“求苦不得”。

成老师认为导致我们焦躁不安的重要原因或许与佛家所谓“缘起”和“非主宰性”相关。佛家“缘起”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的条件性,而“非主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的,当事物的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或是过于执著自己设定的结果时,就会导致“求不得”的心理。在当今的环境下人是如何被外界慌乱所影响的。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环境是为“我”所用的,是被消费的对象,是欢愉的供给者。但佛家认为一个人对环境的认知决定了环境的“好坏”,一个人对外界事实的理解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而当我们理解了心与境的关系后,我们应首先将注意力转移回对“心”的关注,尝试理解它和“外境”的关系,体会这颗心被外境牵引摆弄的不自主性,最终做到不被外界所束缚。

想要真正地解决自己的“苦”是不能单纯听道理的,而是要实践——“安定与觉察”。安定是指专注地做某件事,并且在做这件事时,不要掺杂更多的杂念,不要去想其他的未竟的事。而察觉就是反思,反思自己产生痛苦的原因,学会像旁观者一样去体验负面情绪,既然负面情绪无法被消解,那么就需要会体会它。此外,我们在尽责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慈悲之心,安定自己的内心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只有自己心神安宁,在介入社会责任时才能释放出安定、温和的力量。成老师最后强调,人生在世充满了各种缘起的苦难,但只要明白一切烦恼由“我”兴起,不过分执着于苦难才能回到“解脱”与“安心。”


主题讲座后,成庆老师和唐小兵老师同与会师生开展了长达45分钟的互动交流。成庆老师细心回答了来自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拔尖线上书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了人文学科专业研究、青年人的社会关切、个体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等问题。两位老师还回应了其他听众朋友对现实生命中所遇苦难的烦恼,激发大家勇敢面对困顿的精神力量,一时间引起在线听众强烈共鸣,大家纷纷通过评论区用文字互相表达鼓励和祝福。尽管隔着屏幕,但温暖与善意仍汇集在与会每一位听众的心中。


唐小兵教授最后表示,此次讲座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思想资源,以另一种视角觉悟和觉察我们的人生。人生的“完成度”或因各种变动而不尽人意。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但却可以拥有慈悲之心、责任之心,用智慧来面对这个时代的意外。讲座在大家的语音祝福中圆满结束,愿人文主义的精神力量帮助我们共克时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