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荣誉课程“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师生前往常熟考察
发布时间:2023-10-07

2023922日至23日,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21“思勉班”师生乘车前往常熟市开展了为期一天半的考察学习。本次活动是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1166“思勉班”荣誉课程“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第二次外出考察,由21“思勉班”导师组组长李文杰老师带队,21“思勉班”16位同学参加。

为保证此次考察的教学效果,李文杰老师提前为每位同学下发了参考资料汇编,包含晚清常昭县城图、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常昭合志》节选、《清史稿》及《清史列传》中翁家父子传记等。在921日的行前课程上,课程助教、2022级硕士研究生钱泓霖结合所发资料及行程安排,向同学们讲解了常熟的历史沿革、地理变迁以及重点人文景观,并依据《重修常昭合志》介绍了阅读地方志的基本方法以及“赋税志”一卷中赋役相关的制度概念与重要经济问题。李文杰老师也在课上为同学们讲授了清代以来常熟、昭文二县的行政区划变迁,并梳理了曾驻常熟的苏海防同知、苏松粮储道设置、改驻或裁撤的历史背景。经过出发前的资料阅读与学习,同学们对本次考察活动的目的地常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充足的知识储备。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922日下午,考察队伍由上海出发来到了位于常熟市东端的方塔园。方塔全名“崇教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为沿袭了唐代砖木楼阁形制的四方九层塔。方塔园北部的常熟市碑刻博物馆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参观地点。该馆收藏、陈列了自唐代至民国的众多碑刻和拓片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俗文化、人物传记等类型。其中有关明清时期县城重建、赋税政策、遗产继承、公共事业的诸多碑刻,是了解历史上常熟地区基层治理、民间生活的重要史料;而明清时期妇女行述碑、勒诸石上的谕旨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碑刻,更全方位地展现了当地的历史风貌。考察队师生在幽静曲折的碑廊中驻足品读,抄录碑文,交流见解,常有惊奇发现,令人流连忘返。

923日上午,考察队师生首先来到了翁同龢纪念馆。翁同龢为清咸丰六年状元,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刑、工、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职。翁同龢四岁时随母亲回到常熟,居住在翁家巷门的彩衣堂内,如今的翁同龢纪念馆正是在此翁家故居的基础上修缮、改建而成。进入翁同龢纪念馆,穿过轿厅,步入正厅“彩衣堂”,堂内悬挂着翁同龢所书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正厅后原本为翁家家眷居处的后堂楼,如今是“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龢”主题展室,置有翁同龢雕像,两边的墙壁上为翁同龢官职年表。此后还有双桂轩、状元历史陈列馆等展室,展出了翁氏家族成员书画、信札、影像以及常熟历代进士名录、状元生平等资料。虽然翁氏故居内原本格局与旧饰均所留无几,但身处纪念馆内,仍然能一窥《翁同龢日记》所记的当年风貌。

自翁同龢纪念馆步行数百米,考察队师生来到了位于常熟老城区石梅广场的戴逸学术馆。戴逸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曾担任第四、第五两届中国史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满文书院名誉院长等职,其著作、论文等在清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20028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担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主持编撰了3500万字的《清史》。戴逸学术馆由戴逸先生命名为“衣山楼”,一层为开放阅览室,存放了戴逸藏书以及《清史》编纂档案,均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史料、资料;二层为“戴逸与清史纂修工程”专题展览,重点展示了戴逸先生的学术经历及我国《清史》修撰的过程与成果。

随后,考察队师生参观了常熟图书馆及常熟博物馆。常熟市图书馆始建于1899年,位于道前街道署废址之上,后因县政府迁入而迁移,如今坐落在虞山脚下。常熟市博物馆毗邻常熟市图书馆,基本陈列包括了自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起的各类文物,以书画、玉器、陶瓷三类为主。考察队师生参观时,正逢“大明宫瓷——常熟博物馆藏明代瓷器展”进行中。该展首次集中展示了馆内收藏的明代瓷器精粹,如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永乐甜白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等名品。参观者得以借此一窥明代发达的瓷器工艺、明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追求。

923日下午,师生一行来到了常熟文庙。常熟文庙位于古城区东南的学前街,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南宋庆元年间仿照苏州府文庙的“东庙西学”制,在文庙旁建言子祠;明清时期常熟文庙布局再次更改,大致形成了如今的布局:中为文庙,西为邑学,东为言子祠。自2006年起,常熟市开展了文庙修复工程,在原址上进行修缮维护,修旧如新,并展出了诸块重要碑刻。文庙是古代地方的最高学府,而如今的常熟文庙内也开设了儿童国学兴趣班,孩童往来,书声琅琅,颇有古今交错、重获生机之感。

最后,考察队师生来到了本次考察课程的最后一站——虞山。虞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末吴国的第二任君主虞仲葬于此而得名,东南山脚有仲雍墓、周章墓以及言子墓,山巅有兴福寺、维摩山庄、古剑阁等名胜。考察队师生沿着纵贯虞山的古城墙拾级而上,自古城西部的阜成门来到了古城西北的虞山门(即镇山门)。虞山门腾山而筑,为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侵扰所建,城门高7米,上宽5.4米,其上“虞山门”三字为翁同龢墨迹。师生一行在虞山门上临高望远,俯瞰常熟古城,对常熟的城墙、街道、建筑布局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并充分领略了虞山“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景致。

为期一天半的考察活动很快结束,但考察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获得的震撼深入同学们心中。此次考察活动中,同学们依据常昭县城图在城市中寻找县署、城隍庙、文庙的历史陈迹,走入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切实感受常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相较于“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课程暑期的“西安-平遥”之行,再次出发的同学们在此次行程中更加有经验、实地考察时更加得心应手。在师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完成了充足的预备学习,怀揣扎实的基础知识顺利完成了本次考察活动。行走在常熟市的街道上,曾经阅读过的地图、地方志、资料记载和著作论文一一浮现,与目之所及相互映照。“纸上得来终觉浅”,置身于特定的时空场域中,方能深切体悟到行走历史的意义与历史学习的真谛。

 

(供稿:赵子月、钱泓霖)